<ruby id="zdset"></ruby>
<cite id="zdset"></cite>

        1. 15分鐘社區·元空間:同濟大學 + 一造科技

          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秉承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精神,以文化興市,藝術建城為理念,以城市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為目標,自2015年起已成功舉辦三屆。2021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是自然資源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舉辦的首次活動,主題為“15分鐘社區生活圈人民城市;通過空間藝術季活動,推動社區生活圈建設,讓人民有更多參與度,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2021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主題演繹展由上海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促進中心作為策展召集人、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作為主策展團隊,將于2021925日開展, 26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展期將持續兩個月。

          圖片.jpg


          圖片6.jpg

          主題演繹展選址為新華街道的上生新所,圍繞社區生活圈主題,分為“15 分鐘社區生活圈 ? 人民城市”“社區 ? 元空間”“細胞計劃 ? 亞關系三大板塊。其中,同濟大學袁烽教授作為總建筑師,上海一造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智能建造團隊,上海風語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數字布展團隊,在20天的極短施工周期內,打造了Communicate”“Connect”“Cycling”“Comfort”“Culture”“Cloud” 六種社區元空間,建構出多種可快速、靈活部署的城市公共活動載體范本。

          IMG_9759-Pano-編輯.jpg


          IMG_9076-Pano-編輯.jpg


          IMG_9141-編輯.jpg


          IMG_9597-編輯.jpg

          主館取名,利用上生新所停車場的帶狀空間,置入一個數字木構工藝的拓撲曲面建筑,通過木結構屋面的扭轉變形彌合了室內外動態關系: 曲面頂部開口將天光引入室內,提供觀展導向的同時,模糊了室內外的體驗;曲面臨廣場一側下壓變形,在室外提供了座椅看臺,并與對面歷史建筑形成呼應, 呈現出15分鐘生活圈中城市建筑的公共性與市民性。 主館在建造上采用了機器人木構技術和機器人3D打印技術,兩大數字建造技術的應用即保證了主館異形空間的高質量高效完成,又給主館增加不少科技色彩。

          圖片2.jpg

          一造科技研發的機器人木構工藝基于傳統膠合木生產工藝進行了智能化擴展與升級:自主研發的大尺度異形木構件機器人線切割技術可以針對雙曲木構件進行切割;集成化木構工具包集合了多種木結構構件節點加工工具,滿足目前任意木結構節點加工需求。主展館設計的主要亮點之一——面向主廣場的雙曲面休息平臺,借助該項技術進行高精度高效率加工,保障主場館主體結構的快速高質量生產和搭建。

          圖片5.jpg

          副館取名,意為聯系、融合,選址上生新所與北側晨品人才公寓之間的綠地空間,運用數字木構與機器人3D打印工藝,建構出一個沉浸式展陳空間。預制3D打印板流動的曲面形式變化,形成動態的街道家具設施。同時,數字化預制木構件的折疊形式語言在入口處圍合出一個半戶外空間,為內部封閉的沉浸式投影空間提供了緩沖和過渡。最終,整個建筑通過一系列空間變化將真實的城市空間和虛擬的城市影像連接起來。展館建造使用大量預制裝配式建造技術,主體結構將采用一體化預制鋼結構,在工廠內進行鋼結構模塊化生產,將場館主體結構分解成幾個大的單元,在廠內進行預制生產后,運輸到現場進行組拼,大大提升現場搭建速度。維護結構采用預制保溫防水一體化輕鋼墻板,防水保溫一體且安裝方面,適用于現場快速安裝。裝飾面層采用3D打印預制裝飾板,具有精度高、制作快、安裝方便等特點。

          DY5A4362final.jpg


          DY5A4069final.jpg


          IMG_8657-Pano-編輯.jpg

          社區盒子取名”“”“,分別對應社區中的運功、交往、文化生活。社區盒子采用預制裝配化的構造體系,通過機器人大尺度 3D 打印技術將社區設施、智慧屏、環境調控裝置、太陽能板等高新技術整合成一體化的產品, 實現了靈活的設計和批量定制建造,并具有高度的場地適應性和功能多樣性,為當代城市集約性社區空間提供了一種開放的生活場所,成為當代城市15分鐘生活圈中的活動載體。

          DY5A4083final.jpg

          通過置入單車器械和沉浸式投影屏,將騎行運動與城市影像體驗結合,提供了一種通過虛擬技術擴展城市空間的可能性。通過高度適應性的內部空間,提供視頻聯網等當代數字生活工具,為社區提供了一處集休閑、辦公、學習、聯絡等多種功能的場所。通過營造一個舞臺布景式空間,為社區提供了一個微型藝術場所,以參與式藝術展示為媒介,連接文化與社區生活。

          DY5A4091final.jpg


          IMG_8262-編輯.jpg

          3D打印藝術裝置取名,以建筑機器人云3D空間打印技術,將抽象的城市輪廓轉化為半透明的像素化網格,通過網格的疏密變化,呈現出都市天際線的動態形式。裝置在保證自由穿行的前提下,同時將中庭空間劃分為若干個圍合感的區域,彌合了開放的流動性和私密的場所感。在一動一靜之間,再現出當代大都市生活的縮影。每根飄帶的立柱周邊包圍了一圈3D打印座椅,為廣場提供了更多行人駐留休憩的空間。

          IMG_8299-編輯.jpg


          IMG_9345-編輯.jpg


          上海裝置藝術2.jpg

          3D空間打印實現了通透輕質高強的3D打印構件,配合同樣半透明的3D打印座椅,使云的概念展現的淋漓盡致。

          DY5A3997final.jpg

          分享文章,請標明來源: http://www.shunerjd.com/xuni/1154.html
          免責聲明: 圖片內容來源網絡,本網站對作品圖片的版權未作證實,對作品的原創性、真實性不作保證,也不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如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電話聯系:400-035-0358 進行刪除.

          時間 - 2021年10月11日

          作者 - 展廳設計

          閱讀量 : 796

          上一篇: QUB酒店:Tamara Wibowo Architects

          下一篇: 鹿特丹海港展覽館:MoederscheimMoonen Architects

          返回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